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外语培训 >  牛津外研版英语作业设计_牛津外研版英语作业设计理念

牛津外研版英语作业设计_牛津外研版英语作业设计理念

来源:爱必学

2024-05-17 11:41:20|已浏览:72次

导读:一直以来,经常听到很多一线老师吐槽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的不好,学生学习了教材除了应付考试,很难真正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使用。实际上,我们老师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真正吃透教材?多年前,一位美国教育学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You can use anything to teach English.”意思是“你可以用任何东西来教英语。”这句话是真正体现了大教材观,教材在我们手上只是教学的工具和依托,关键看你如何使用。换句话说,只要你会教,一切都可以成为教材。

根据森林对现行各版本教材的了解,无论是哪一个版本,无不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而这也正是《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从今天开始,森林将以牛津深圳版为例,与大家分享我对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的理解。把平时进行以话题为中心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做法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和借鉴。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也是PBL在课内教学当中的一种实践。本身对于PBL有三种解读,也就是Project Based Learn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Program Based Learning,翻译过来就是“基于话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具体做法大同小异,无非是按照“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探究问题――验证问题/运用”的思路去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Unit 1 Making Friend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一单元的话题对应英语学科的主题语境“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因为交友既涉及对自己的认知,又涉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

第一步就是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是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是有拓展空间,也就是可以就学生的思考继续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方便更多的人阅读,本文的问题设计使用中文来表述。对于Making Friends这个话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最理想的是和学生一起设计问题)

你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你都听说过哪些类型的“朋友”?你和朋友平时经常一起做些什么?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朋友?

第二步就是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

1、你是怎么理解“朋友”这个词的?可以适当给出表达的句式,比如:

A friend is a per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n my opinion, a friend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 think friends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足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允许学生适当使用中文来表达,关键是要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是PBL能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相近”、“出于佩服或景仰”以及“分享秘密”等,这样自然拓展了相关的词汇,比如interests、hobbies、characters、share secrets等。同时为价值引导预留了空间,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处理。

2、你都听说过哪些类型的“朋友”?

学生可能回答出pen friends/pen pal、e-friend、best friend、close friend、net friend、teammate、classmate、boyfriend、girlfriend等,这又是自然的词汇拓展,经常看美剧的同学还可能说出英美人日常对朋友的称呼,比如bro(兄弟)、buddy(好朋友)等,如果能到这一步,老师可以继续补充bestie(俚语“闺蜜”、“最好的朋友”)、ladybro(闺蜜)等,这些词汇能够让英语从课本走向生活日常。

另外,这个问题是很好的关于交友的价值观培养的契机,初中道德与法治里面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青少年交友问题的。教师可以补充“损友”的一些表达,比如false friend、undesirable friend、bad company等,引导他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3、你和朋友平时经常一起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直接进入了交际功能的表述,比如play games、do sports、watch movies等,

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表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

4、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这个问题涉及的面就比较广泛了,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同时无形中在

学科教学中植入了德育内容。在前面三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回答出“true friend真朋友”、“help each other互相帮助”、“helpful有帮助的”、“learn from each other互相学习”等充满正能量的答案。老师可以以一句英语谚语来小结: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同时对比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的智慧,如《论语》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友以信 ,一诺千金 ”等,类似的例子很多,不多列举。

5、如何交朋友?

关于如何交朋友的问题,既和自我认知有关,也就是人与自我,也和人与社会有关,同

时又能够拉回到单元阅读篇目:Anna’s blog,讲自我介绍和交友的方式。对于blog这个词,教师可以引导拓展出和当下学生们熟悉的一些社交词汇,如v-log、douyin、Tiktoker、Yutuber等,越是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越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

接下来在对上述问题探究的基础上,围绕话题社交一些表达的任务,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就是对语言的运用了。针对单元话题,我设计了三个任务:

1、请你把和Making friends这个话题相关的词汇用思维导图表达出来,每组选择最好的一幅张贴在教室展板上。

这个任务实际上就是对和话题相关的词汇进行一次总结,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要考虑词汇的拓展、设计的布局和美观。也是归纳和拓展这种学习策略的应用。

2、请你用英语讲述一个你和朋友间的故事,先组内分享,再选出组内最精彩的故事与全班同学分享。

这个任务既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部分;既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又有相互评价。更进一步的话,可以选出最好的两个故事,张贴在教室的展板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让学生有荣誉感。

3、请你用英语写一封Email,介绍你自己的情况,表达交友的意愿,发表在“今日头条”上,同时录制视频,发表在抖音上。看你能够收到多少交友的反馈。

这个任务一定会让学生兴趣浓厚,同时锻炼了学生多种学习和生活技能。学生要先写出

来,要找人合作录制视频,要申请账号发布头条和抖音。关键的问题是,后续自媒体平台对学生交友的反馈,可以让学习空间无限扩大。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变化,课时安排也可以灵活处理。学生水平较高则三到四课时就够了,学生水平稍弱一些,安排五到六课时都没有问题,以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而定。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