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美声唱法是什么?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特点有哪些?

美声唱法是什么?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特点有哪些?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0:10|已浏览:145次

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一词,意为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的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歌剧的产生是美声唱法形成的直接原因,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中音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歌唱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它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驰、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的特点如下:

呼吸 

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起音 

美声学派把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发音,看作是正确发声的关键。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良好的起音应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础上的演唱,可以使声音有弹性、有持久力、节约声带和体力消耗,延长演唱寿命。

声区 

声区的统一是美声歌唱训练中的试金石,美声唱法取得声区统一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3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即虚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的3个半音,要唱得稍具较低声区的特征(即实些、真些、亮些),这样逐渐的变化过渡就可避免由于从这一声区到另一声区的突变而产生的破裂音。

声音的连贯 

是气息流畅和喉头稳定、共鸣良好的反映,又是美声歌唱的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主要特点。

音质、音量 

美声学派注重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它十分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训练呼吸控制和音量变化的能力,而且还可使声音松驰富有弹性,音色有多样变化,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渐强渐弱主要是依靠气息来控制。用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来唱高音也是获得“头声”的良好途径之一。

灵活性 

用快速的音阶、琵音、跳音或装饰音练习,或用花腔的华采段来训练歌唱者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是美声学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声音松驰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长演唱寿命。

微颤 

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衡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