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学网!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百学网 > 新闻资讯 > 留学培训 >  中国留学生的名校生活是怎样的?只有读书、睡觉和哭?

中国留学生的名校生活是怎样的?只有读书、睡觉和哭?

来源:爱必学

2021-12-31 12:06:09|已浏览:200次

中国留学生的名校生活是怎样的?只有读书、睡觉和哭?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这里是 常青藤 ,美国的象牙塔。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敲开这些名校的大门就像攻破布满藤条的高墙,需要艰难地攀登。

成功走进梦校后,爬藤的生活又是怎样呢?世界一流学府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凤凰网曾制作了一系列纪录片,聚焦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藤校的真实经历, 常春藤零距离 美国名校印象 ,力图从多个角度揭开美国常青藤盟校的面纱。

中国留学生的名校生活是怎样的?只有读书、睡觉和哭?

无数的努力进入美国名校只是奋斗的开始。

张之豪是中国留学生,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虽然已经做好了努力奋斗的准备,但一进入哥大新闻学院,巨大的课业压力仍然令他吃了一惊。

一周七天,三天校内上课,两天外出采访,两天写作或剪辑。早上刚听了三个小时的访谈课,下午就要外出实习,要直接发表在新闻网站上,面向真正的读者。

一个星期里总有几天要在学校过夜。

忙碌的学业,让他很少有时间回到自己的住处休息,甚至还为自己把房子租得比学校更远而感到 庆幸 ,因为这样可以打碎自己回家的念头,节省时间去图书馆。 居住的远好,这样就不用老的心里想回家,我可以在图书馆多呆几天。 张子豪的努力与疲倦,在普通人的眼里似乎显得有些夸张,在藤校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沈黎英,毕业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专业,纪录片里的内容是她在哈佛读博士的第四年。

沈黎英把自己在哈佛读博的日子,总结成只有三件事: 人生就是读书、睡觉、哭泣。

沉迷于芭蕾,从本科开始,沈黎英就一直爱跳。但是在进入哈佛读博后的两年里,由于学习的压力太大,她甚至放弃了这一爱好。一星期后,每个星期五的晚上,她都会痛哭一场,因为 十二点以前终于可以上床了 。

高强度的学习,让这些在国内顶着高材生光环的天之骄子,在初入校园时都筋疲力尽,但最让人心碎的,还是这里的教授们所带给人的巨大压力。

每一个能考上藤校的学生,无不是披荆斩棘,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对于刷题、做作业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不料,来到这里,每次打开教授批改作业的回信,就成了一件紧张到让人 心脏病得跟着犯 的事情。

正在哥大学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张子豪说,教授对每一篇文章都特别仔细地做了修改,即使没有空隙也能让你发现。

就算是自己已经改了一遍的作业,教授还是能揪出满屏的错误。看到通篇被划红的作业,张子豪说, 哇塞,感觉自己都不会写作了。

就读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的潘鹏凯,同样无法逃脱教授的严格指导。 当时我写了一个方案,差不多有50个版本。有四位导师帮我看,就说这个不好说啊,那是有问题的啊,东改西改,到后来我真的快崩溃了,只好去看心理医生。

一方是被 虐待 的学生,另一方是为批改作业而苦恼的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讲师AlanHaburchak就说,他很喜欢给学生回信,并且花很多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加上细心的教授,这样的总结性,让藤校的生活,远不如外界所想象的 走上人生巅峰 那样轻松自在。

既如此艰难不易,又何必咬牙坚持?

有一条哈佛校训是:

「学习并非人生的全部,但即使是学习这一部分的人生也无法征服,又能做什么呢?让我们享受这无法逃避的痛苦。

走过这被现实不断捶打的 痛 ,也许就迎来了自我的新生。

学习回国后,张子豪的理想是建立自己的新闻机构。现在,他已经是人民日报的 全球人物 了,在自己梦想的路上奔跑。

回顾在哥大学习的日子,他无比感激: 练习,然后摔跟头,爬起来,再练习,再摔跟头,再爬起来 我们就这样不断地在错误中学习,这也是我们进步特别快的原因。

沈黎英跨过了头两年的基础学习,又通过了第三年的考试,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终于真正成为 博士候选人 ,开始为自己的最后一年的学业有成而冲刺。

回首这曾经伤心落泪的日子,她说,这三年是我读书读得最累、最快乐的三年。这是一种非常有成就感的学习方式,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纪录片中,张之豪、沈黎英等 痛并乐 的中国学人仍有不少,这或许也代表了藤校学生的普遍感受。进入青藤学校,并不代表一切成功,相反,真正的奋斗才刚刚开始。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辛勤的付出,换来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